2017年10月28日

法鼓山農禪寺


    9月底騎單車往北投,途中經過大業路看到法鼓山農禪寺的招牌。想說關渡平原上居然有法鼓山的禪寺(真是孤陋寡聞),好奇之下彎了進去。可惜農禪寺9點以後才開放,我到的時間太早,所以就先離開了。一直到10/9 剛好國慶假期,一起床天氣還不錯於是就出發去農禪寺拍照。

一樣是騎單車到了農禪寺,不過到達時還是早了點,門口的警衛大哥很客氣地建議我先去吃個早餐再過來。早餐後 9點終於進了農禪寺,一看整個環境就是有建築美學的園區,喜歡建築環境拍照的朋友應該會很喜歡來這裡拍照。

後來網路上查了資料,原來農禪寺前身僅是一個鐵皮農舍道場也是法鼓山的發源地,後來經過一番波折,經政府同意可以進行改建,於是請了知名的姚仁喜建築師以聖嚴法師生前表示「水中月、空中花」的意念設計一座「景觀道場」。

所以法鼓山農禪寺也稱為水月道場。

「水中月、空中花」的境界太深,對悟性不高的我來說難以領悟。但是這個道場除了景觀之外,還是讓我感到莊嚴慈悲的宗教氣氛,走在其中不由得有著肅然起敬與浸沐佛法中的心情。

道場前方的水月池,幾何設計的水池內有三個各自獨立蓮花池,由入口看去水池、道場到後方的大屯山系,有著層次的關係,也有著自然、人造間的對比與和諧。





農禪寺大殿,廊柱現代設計,讓人一看很難認為是一個佛教道場。內部道場設計也相當簡單,有一種無多餘長物或是塵埃的清靜感。內有心經鏤空刻字的牆面,似乎點醒入內之人修持之本。

再一張水月池的照片,這也是我這次拍到最喜歡的一張。




長廊走道,充滿幾何及透視的場所,延伸的終點是綠意及山景。




道場後方建築2樓的金剛經牆,不僅有著恢弘的氣勢也提點著修持的智慧與精神本源。




農禪寺是個拍照及景觀的好去處,但是是宗教聖地,提醒不要穿著短褲及拖鞋過去囉。